长推:万物皆可 NFT、元宇宙,现在换成「RWA」了?

RWA 打通 Web3 跟 Tradfi 的叙事确实令人期待,但目前很多项目其实只是既有的 DeFi 衍生品套上新包装 。

注:原文来自@jzinvest_xyz发布长推。

加密市场在熊市中几乎没有热钱流入,但 #RWA 赛道却不停逆势成长,目前已经突破新高达到了 31 亿美金 。

究竟是真有创新,还是只是下一个 buzzword?

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,RWA 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瓶颈。

1/

RWA 的两大方向 一是熊市当中,低迷的 Defi 利率无法满足用户需求。 加息循环下,美债利率可能甚至高于 Defi。因此加密协议积极地试着跨足无风险利率 二是机构想要采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善现有系统 一是从 Defi 着手,二是从 Tradfi 着手,两者的交会之处就是 RWA。

2/

全球股市总市值超过 100 兆镁,而加密市场总市值目前仅 1 兆镁 而 RWA 包含的不仅仅是股市,更可能包含房地产、商业票据、债券等 两者的交会确实带来的很大的叙事空间 BCG 在今年的一则报告中表示,RWA 赛道的总市值将在 2030 年达到 4 万亿镁。 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碍?

3/

无法避免人工操作 将资产代币化在链上交易确实可行,但运作过程还是需要大量人为操作,无法像加密货币一样全自动化 如何保障实物「所有权」就是个大问题 。在现有体系中,所有权仰赖法律保障 链上交易纪录确实公开透明且无法窜改,但仍须依靠中心化机构或是政府机关来确保资产成功转移。

4/

以代币化 REIT 来说,虽然投资者这边没有产权问题,但仍需要房产专家挑选适合的物件 也需要物管公司处理管理费、水电费、税务等行政事务,最后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 法务、物产管理、物件挑选等工作仍须依赖专业人士,无法自动化。

5/

国界限制 其次,加密市场没有国界限制,但 RWA 的「实物」可能受地域限制 以房地产而言,如果没有国际通用的法案,供境外人士购买房产,虽采用了区块链技术,本质上还是国内房产市场的原有资金,流动性并不会因此提升。

6/

会投资境外房地产的应是少数,一般人不会因为技术门槛降低、法规开放,就突然跑去投资 就算开放后资金量体和流动性增加,也是因为法规开放,而非 RWA 技术降低投资门槛。

7/

清算机制麻烦 对于 Defi 借贷协议而言,使用 ERC20 代币作为抵押品的流动性高,可以直接透过智能合约放贷、清算 但 RWA 的清算过程较麻烦,过程中仍须仰赖人力,难以达到全自动化。

8/

加密市场的交易门槛低,无国界限制,买卖过程也方便 但 RWA 虽然采用区块链技术,并不等于可以瞬间获得加密货币的这些优势,仍有很多现实世界的面相需要跟进 若其他面向没有跟进,充其量只能说是让房产交易「无纸化」,或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改良了券商交易系统的后端。

9/

RWA 打通 Web3 跟 Tradfi 的叙事确实令人期待,但目前很多项目其实只是既有的 DeFi 衍生品套上新包装 。身为投资人的我们,对于每一个项目都要仔细检视,究竟是真的带来创新,还是只是套上一个「RWA」的 buzzword,期望搭上这波热潮的顺风车。

 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UNIBFF News官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原作者出处。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请用户谨慎对待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 9月 18日 下午3:49
下一篇 2023年 9月 18日 下午4:21

相关推荐

长推:万物皆可 NFT、元宇宙,现在换成「RWA」了?

星期一 2023-09-18 15:49:24

注:原文来自@jzinvest_xyz发布长推。

加密市场在熊市中几乎没有热钱流入,但 #RWA 赛道却不停逆势成长,目前已经突破新高达到了 31 亿美金 。

究竟是真有创新,还是只是下一个 buzzword?

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,RWA 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瓶颈。

1/

RWA 的两大方向 一是熊市当中,低迷的 Defi 利率无法满足用户需求。 加息循环下,美债利率可能甚至高于 Defi。因此加密协议积极地试着跨足无风险利率 二是机构想要采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善现有系统 一是从 Defi 着手,二是从 Tradfi 着手,两者的交会之处就是 RWA。

2/

全球股市总市值超过 100 兆镁,而加密市场总市值目前仅 1 兆镁 而 RWA 包含的不仅仅是股市,更可能包含房地产、商业票据、债券等 两者的交会确实带来的很大的叙事空间 BCG 在今年的一则报告中表示,RWA 赛道的总市值将在 2030 年达到 4 万亿镁。 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碍?

3/

无法避免人工操作 将资产代币化在链上交易确实可行,但运作过程还是需要大量人为操作,无法像加密货币一样全自动化 如何保障实物「所有权」就是个大问题 。在现有体系中,所有权仰赖法律保障 链上交易纪录确实公开透明且无法窜改,但仍须依靠中心化机构或是政府机关来确保资产成功转移。

4/

以代币化 REIT 来说,虽然投资者这边没有产权问题,但仍需要房产专家挑选适合的物件 也需要物管公司处理管理费、水电费、税务等行政事务,最后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 法务、物产管理、物件挑选等工作仍须依赖专业人士,无法自动化。

5/

国界限制 其次,加密市场没有国界限制,但 RWA 的「实物」可能受地域限制 以房地产而言,如果没有国际通用的法案,供境外人士购买房产,虽采用了区块链技术,本质上还是国内房产市场的原有资金,流动性并不会因此提升。

6/

会投资境外房地产的应是少数,一般人不会因为技术门槛降低、法规开放,就突然跑去投资 就算开放后资金量体和流动性增加,也是因为法规开放,而非 RWA 技术降低投资门槛。

7/

清算机制麻烦 对于 Defi 借贷协议而言,使用 ERC20 代币作为抵押品的流动性高,可以直接透过智能合约放贷、清算 但 RWA 的清算过程较麻烦,过程中仍须仰赖人力,难以达到全自动化。

8/

加密市场的交易门槛低,无国界限制,买卖过程也方便 但 RWA 虽然采用区块链技术,并不等于可以瞬间获得加密货币的这些优势,仍有很多现实世界的面相需要跟进 若其他面向没有跟进,充其量只能说是让房产交易「无纸化」,或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改良了券商交易系统的后端。

9/

RWA 打通 Web3 跟 Tradfi 的叙事确实令人期待,但目前很多项目其实只是既有的 DeFi 衍生品套上新包装 。身为投资人的我们,对于每一个项目都要仔细检视,究竟是真的带来创新,还是只是套上一个「RWA」的 buzzword,期望搭上这波热潮的顺风车。

 

本网站仅提供信息资讯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遵守所在国家及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。